蛋雞大腸桿菌的治療
一 發病情況
吉林省柳河縣劉某飼養的7500只蛋雞,200日齡時,蛋雞開始出現零星死亡,此時雞群產蛋率已達90%,畜主使用土霉素原粉拌料飼喂后,死亡有所減少,但停藥后死亡數又恢復。
二 臨床癥狀
病雞主要表現為采食量減少,精神沉郁,閉目發呆,縮頸,羽毛松亂,喜蹲于籠內,肛門突出外翻,拉黃白色或黃綠色粘稠稀便,部分病雞有輕微呼吸道癥狀,蛋殼表面有斑點。
三 病理剖檢
病死雞腹腔腹水呈黃綠色,并伴有纖維素樣物流出,心包炎,肝臟腫大、質脆,表面覆蓋一層黃白色纖維性滲出物,氣囊壁渾濁、增厚,附有片狀黃白色干酪樣物,有的卵泡破碎,粘附在腸管漿膜面,有大小不等的球狀物,質地硬,有的卵黃凝固,在輸卵管內形成栓塞。腸系膜上附有大量黃色干酪樣滲出物,腸粘膜有出血點或呈彌漫性出血性炎癥變化。
四 綜合防治
根據以上病理變化,診斷為雞的大腸桿菌感染,采用中西結合的方式對該群雞進行藥物治療連用4天。飼料中加入“穿甘苦參散”1g/只雞;“氟萊克”200斤水/瓶飲水,雞群從用藥的第二天死亡數便減少為2只,到第三天便停止死亡。同時強化環境消毒,每天清除一次雞舍糞便,每隔3天對雞舍內外作一次徹底全面消毒,并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更換消毒藥。
五 討論
產蛋雞舍適宜的溫度為16℃~21℃,濕度45%-60%左右,保持良好的通風,及時清理雞糞,防止氨氣濃度升高,造成雞呼吸道黏膜損傷;夏季天氣炎熱應采用濕簾降溫,定期對雞群、雞舍內外道路及用具等消毒。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日糧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營養成分之間的平衡與否,都是引發大腸桿菌感染的重要因素,營養不足,雞群的抵抗力便會下降。蛋雞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定期給予高效價廉無殘留或低殘留的中西藥拌料或飲水預防細菌性疾病(如“四味穿心蓮散”或者“穿甘苦參散”)。每隔15天左右給予2~3天的多種維生素(如“速溶氨基&c金維他等),在雞群飼料中長期拌入微生態添加劑(如“亮劍”),以維持并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同時,降低雞舍內氨氣濃度,也是養好蛋雞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