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分析肉雞消化不良原因及防治,不懂趕緊學習!
由于季節、天氣變化,忽冷忽熱、陰雨潮濕不定,80%的養殖戶反映肉雞糞便中有黃色糞便,
且糞中有未消化的飼料顆粒,究其原因,養殖戶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飼料
1、飼料霉菌感染
霉菌毒素可引起口腔、腸道等消化道的病變,造成消化不良,霉菌毒素污染包括霉變飼料,以及加工、運輸儲藏中的污染。
2、脂肪酸敗
由于天氣炎熱使油脂因保存不當而腐敗,致使肉雞引起腺胃炎、肌胃糜爛和腸炎。脂肪酸敗后產生的自由基或反應性氧分子會影響其免疫力,減慢生長,使色素沉積不良和引起腸炎。脂肪添加量過多會引起潤滑性腹瀉。
3、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
肉雞的營養要求較高,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低,會使營養不均衡,粗纖維過多,造成肉雞采食量大,胃腸功能混亂,也會引起消化不良。
4、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
如使用含胰蛋白酸擬制劑的菜子粕、黑麥、高粱及生豆粕或豆餅等,這些原料用量過大,會導致中毒,雜粕使用量過大,會引起消化不良,豆粕過生,其中含有的抗胰蛋白酶會影響消化。
5、飼料中能量不足
肉雞是為能量而食,能量不夠,增加肉雞的采食量,造成其他營養物質沒完全吸收就直接排出體外,從而引起消化不良。
管理
1、日常管理
肉雞生長速度快,特別是內臟器官的長勢在35天前;因肉雞抗應激能力較低,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多數雞在進行料號更替時出現消化不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按要求進行更換,臨床上特別是快大型雞比優質型雞問題更為嚴重。飼養中沒有一定的規律,暴飲暴食,或者使雞受到應激,或者使雞在恒溫下突然遭遇低溫,這些都會引起雞消化不良。飼料中沒有及時添加沙粒,肌胃中缺少沙粒的摩擦,降低了對飼料的物理消化能力。
2、飲水質量
肉雞體內60%是由水構成,因此必須要有充足的飲水才能滿足雞體需要,而有些養殖戶卻沒有注重飲水衛生,飲用污染水或變質的水,從而引起雞消化不良。
3、墊料質量
常言講病從口入,墊料是雞在飲水和開食前最先吃到的東西,因而墊料好與壞直接影響雞的消化,育雛期最好用玉米稈做墊料,較干爽,也可用干燥、無污染、無霉變的小刨花、鋸末等,厚度不低于4厘米,但不可重復使用墊料。
寄生蟲
如球蟲、絳蟲、蛔蟲等都會造成腸道黏膜上皮的損傷,從而導致營養物質未經消化就隨糞便排出,引起消化不良。
細菌性腸炎
本病有的和小腸球蟲病混合感染,但易被后者所掩蓋;有的單獨發病,如梭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會引起上皮細胞損壞甚至脫落,使小腸絨毛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從而引起消化不良。
病毒感染
許多病毒感染都會導致肉雞發生消化不良,如呼腸弧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
總之,肉雞飼料消化不良是個復雜的過程,必須仔細觀察,臨床上是多種病因造成的,并不是簡單的飼料、藥物問題。
防治
加強細節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用“濃戊二醛溶液”、“潔安特”等消毒液交替消毒;使用優質飼料,遵守料號更替規定;冬季做好保溫通風,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減少強應激;
也可在進雛后使用免疫調節“123”(即“安疫泰”、“肽好”、“高免多糖”)促進免疫器官發育,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適時在水中添加“速溶氨基&c金維他”及時補充維生素;在雞體正常料糞、稀糞不斷時,使用“優益健”每1000kg飼料加入本品1kg,連用7-10天,料糞、稀糞、黃色糞便減少,改善雞群腸道,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轉化率,提高生產性能。
治療
治療時要注意分析消化不良的原因對癥下藥:
霉菌毒素引起:“脫霉強”1kg拌料2000斤,預防用量減半;
寄生蟲引起:球蟲:“地克珠利預混劑”400斤水/瓶,集中飲水;絳蟲:“吡喹酮粉”1000只雞/袋拌料;線蟲等其他寄生蟲:可用“阿苯達唑粉”、“全驅”等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細菌性腸炎:“鹽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配合“征宇® 磷桿TM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等;
病毒感染:“敢立美”或“清瘟解毒口服液”等根據癥狀適時配合細菌藥、腸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