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腸毒綜合癥你知道多少?
肉雞腸毒綜合癥是一種近幾年普遍流行于商品肉雞群中,以腹瀉、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緩慢和脫水等為特征的腸道綜合性疾病。它是一種多病因性疾病,外界環境變化、飼養管理不善、濫用藥物等不良因素均可造成肉雞小腸病變,從而引起球蟲、魏氏梭菌等病原菌以及病毒的混合感染,從而導致了本病的發生。本病四季均可發生,各品種、各年齡雞也均可發生,肉雞多發于28-56日齡。密度大,通風不良,空氣濕度偏高,衛生條件差尤其是肉雞地面平養的污染及飼養管理不當或者肉雞血糖低、自體中毒以及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等都可導致該病的發生。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傳播,還可經飼料、呼吸道等途徑感染。
1 發病病原
1.1 病毒感染
主要是輪狀病毒、冠狀病毒等,多感染幼齡小雞,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過糞便經口傳播,其原因是病毒侵犯小腸絨毛,病毒在細胞的胞漿內增殖,病毒增殖破壞了小腸黏膜,妨礙鈉及葡萄糖的吸收而使腸道內滲透壓失去平衡,造成腹瀉,嚴重時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平衡混亂,使雞生長緩慢,受損的細胞可脫落至腸腔而釋放大量病毒,隨糞便排出,造成傳染。
1.2 細菌感染
常見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A型、C型魏氏梭菌引起壞死性腸炎,肉毒梭菌引起全身麻痹性的毒素中毒。使腸蠕動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通過消化道時導致消化不良。其中以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最為廣泛。
1.3 原蟲因素
小腸球蟲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小腸球蟲主要寄生于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當其大量生長繁殖時,必然導致腸黏膜增厚,水腫,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使飼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所以發病雞群所排的糞便就很稀薄且不成形,內含沒有被消化的飼料。大量的營養物質在腸道內不能消化吸收而發酵,為有害菌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使大量的腸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被機體吸收后呈現出自體中毒現象,使雞表現為興奮、不安、奔跑、顫頭、癱瘓等神經癥狀。小腸球蟲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快速分裂生殖時,必然會腸道內環境發生改變,菌群平衡失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由于此時腸道處于厭氧環境,魏氏梭菌、腸梭菌等厭氧菌會大量繁殖,造成消化不良,未消化的飼料隨同脫落的黏膜一起排出體外,形成特征性的西紅柿樣或魚腸樣糞便。
1.4 非傳染性因素
1.4.1 飼料因素 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大量的能量、蛋白質和部分維生素能促進細菌與球蟲的大量繁殖,加重癥狀。所以營養越豐富,發病率就越高,癥狀就越嚴重。
1.4.2 電解質因素 電解質的大量流失也是導致該綜合癥發生的主要病因,球蟲和細菌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導致腸道消化不良,吸收障礙,使電解質的吸收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腸黏膜細胞迅速破裂崩解,使電解質大量流失,特別是鉀離子的大量流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這也是肉雞猝死癥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1.4.3 毒素的影響 飼料污染:飼料中的毒素如黃曲霉毒素,鐮孢毒素等直接引起肝壞死,小腸粘膜出血,引起消化吸收障礙。自體中毒: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腸道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脫落的腸黏膜、死亡的蟲體等在體內發酵分解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同時,腸道內異常菌群分泌的毒素均會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出現興奮不安、尖叫、癱瘓而衰竭死亡等癥狀。
1.4.4 消毒藥的無序使用 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用低廉的消毒藥作為靈丹妙藥,去控制一些疾病,由于長期因消毒藥造成腸道內的菌群失調,而引起家禽的長期拉稀。
2 流行特點
本病近幾年來,在肉雞業發達地區呈現廣泛的流行,不同日齡,不同季節都可發生,但在潮濕,炎熱的夏季發生多,此病多發于30~40日齡肉雞,其它日齡也可以發生,但病情較輕,發病數量較少,最早可發生于7—10日齡的雛雞。一般地面平養比籠養發病率高,肉雞高發于蛋雞。
3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個別雞糞便變稀,不成形,有未消化的飼料。少數急性病例未見任何癥狀變化便突然倒地死亡。后發病的雞常離群呆立,羽毛松亂喜歡擠堆,采食量下降甚至廢絕,排黃白色、黃綠色、灰褐色或者水樣稀便,有的病雞排爛魚脛樣成黑芝麻糊樣糞便,個別的出現西紅柿汁樣糞便。發病后期個別雞出現神經癥狀,頭頸震顫、驚叫、狂奔、癱瘓而死。
4 病理變化
在發病的早期,十二指腸、空腸的卵黃前部分黏膜增厚,顏色呈灰白色,像一層層的麩皮,極易剝離,腸黏膜增厚,腸壁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有的內容物為尚未消化的飼料。到病程中后期,腸壁變薄、脆弱、擴張,充滿氣體、黏膜脫落、腸內容物呈蛋清樣,黏膿樣,西紅柿樣。有的在十二指腸段有火柴頭大小的出血點,有時在整個腸道可見到大小不一樣的出血點或血斑。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有肝臟質脆,發黃、心冠脂肪增生,點狀出血,擠壓腺胃乳頭有大量的黏液流出,腎臟多尿酸鹽沉積,腸黏膜上附著黃綠色假膜,腸黏膜嚴重潰瘍,壞死、完全脫落、崩解,其他器官一般無明顯變化。
5 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勤換墊料,減低飼養密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保持雞舍的清潔衛生,特別是飼槽、飲水器要定期消毒。保持雞舍內通風良好,空氣新鮮。光照強度、時間、溫度、濕度,應符合科學管理的技術要求。禁止使用霉變飼料,科學的添加飼料蛋白和維生素。合理運用藥物預防,并給予適量的維生素,有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
6 治療
針對不同發病原因,結合其多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照對癥對因治療的原則,可選用抗球蟲抗細菌藥物和對癥治療藥物進行綜合治療。征宇制藥推薦方案如下:
1、“地克珠利預混劑0.2%”或“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配合“地克珠利預混劑0.5%”,對病情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的根據情況使用“脫霉強”或“優益健”長期拌料;
2、如有腺胃炎、肌胃炎病發者用“肌腺泰”+“地克珠利預混劑0.2%”或“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治療。
7 小結
治療本病,單獨使用治療腸炎的抗生素效果不明顯,容易造成腸道功能的紊亂,應采取聯合用藥,選用敏感藥物,不應長期使用同類藥物,防止產生耐藥性,病情控制住后注意調整腸道菌群,有利于腸道功能的迅速恢復。
肉雞腸毒綜合癥一般多在2O曰齡后發病,正值肉雞生長旺盛時期,此時發病嚴重影響了肉雞的生長發育,而且發病后不易控制,即便治愈,雞產品質量也會下降,且額外增加藥費支出,因此對該病應以預防為主,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反應,盡量消除誘發因素。
腸毒綜合癥不是單一的細菌引發的疾病,而是由一些致病力相對比較強的革蘭色氏陰性菌引起的,例如嗜血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合并球蟲病感染而引發的以消化道嚴重病變為主要的癥候群的總稱。其臨床治療的原則除殺菌、消炎之外,中和血液中的內毒素和修復腸道受損傷的黏膜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