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率上不去,原因是被你忽視的三種疫病!
在蛋雞的養殖中,有時會出現蛋雞無法上高峰,這是為什么呢?這除了與雞苗的質量優劣、體重不達標、整齊度不高等有很大的關系,還有三種你意想不到的疾病在悄無聲息地偷走我們的養雞效益和利潤。
你往往最容易忽視的三大慢性消耗性疾病:滑液囊支原體感染率上升導致雞群淘汰率增加無法上高峰、球蟲紅糞料便久治不愈導致上高峰困難、絳蟲普遍感染慢性消耗雞的營養加重上高峰的難度,我們先來一個個探討:
一、滑液囊支原體感染率上升導致雞群淘汰率增加無法上高峰
滑液囊支原體主要危害為淘汰率高(無混合感染的病例死亡率極低),嚴重影響青年雞采食量及體重均勻度達標,病雞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或誤診則導致輸卵管發育不良,進而影響后期蛋雞上高峰,雞滑液囊支原體是造成全國各地很多雞場無高峰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MS)又稱傳染性滑膜炎,該病以侵害關節滑液,腱鞘膜為主,初期雛雞發熱、精神差,采食量低,往往被誤診為腺胃炎,慢慢發展到后期其特征癥狀為關節、腱鞘和爪墊腫脹,病雞常見胸部囊腫。
很多雞場或獸醫對該病診斷不清楚延誤治療時機是造成損失慘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此病是慢性感染過程,病程相對較長,很多養雞戶未按療程用藥導致治療失敗,或自己隨心所欲買藥換藥,結果是所選藥物不敏感也耽誤治療時機;建議發現后盡快使用“支諾康”治療。
球蟲紅糞料便久治不愈導致開產后上高峰困難
為什么產蛋期慢性球蟲病引起的紅糞料便如此之多呢?
1、主要是因為不重視
60日齡后的雞群球蟲病的預防已經被淡化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普遍認為只要沒有爛肉樣或血樣糞便,雞群就沒有球蟲病;其實這是很錯誤的。
慢性小腸球蟲實際在雞群青年雞階段都很普遍,但它的危害在青年期表現不明顯。大部分育雛雞群或青年雞群的養殖都是在籠上進行的,養殖戶普遍認為雞不會得球蟲病,不愿意去用抗球蟲的藥;籠養蛋雞仍出現大量的球蟲病,近年來很多蛋雞場從60日齡青年雞到開產前后一直都存在球蟲引起的紅糞料便,而且反復多次投藥經常復發,甚至到開產后上高峰期間紅糞料便還非常多,頭疼不已。
2、其次用藥時間短
雞群出現球蟲病后,一般用藥三天只要不見爛肉樣或血便就不再繼續使用藥物,這種現象很普遍。這些原因導致慢性球蟲病持續時間久了,就開始出現機體腸道環境的改變。紅糞即腸道出血,料便即腸道消化不好,長期如此蛋雞生產性能逐漸下降。不同藥物對球蟲作用峰期不同,用藥時間短導致球蟲不斷感染,再次復發再次治療,這種撓癢癢式治療,使用藥周期不足導致球蟲加速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
建議大家采用三階段防治蛋雞球蟲,即育雛期30日齡、60日齡上籠后、100日齡開產前各驅蟲一次,建議使用0.5%地克珠利預混劑防治球蟲,尤其是開產前一定要防好球蟲,開產前球蟲防的好,開產后腸道疾病少。
三、絳蟲普遍感染慢性消耗雞的營養加重上高峰的難度
近些年來,絳蟲病在蛋雞生產中發病頗多,由于對寄生蟲病的防范意識較低和對生產性能的危害認識不足,容易忽視寄生蟲的問題,臨床中常造成誤診,延誤了治療時機,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給養殖場和獸醫工作者帶來很大困惑,臨床癥狀與生產中的信號:
1、初產蛋雞產蛋率上升緩慢或停止上升,產蛋率多在80%左右徘徊不前,采食量不高。
2、剛到產蛋高峰期90%以上,產蛋率即開始緩慢下降、蛋重偏輕,雞蛋個體小。約有10-15%雞冠發白,倒冠。
3、高產蛋雞,蛋殼顏色發淺,褐殼蛋變白(明顯)約占10-30%不等。
由于絳蟲感染雞群發病過程較慢,臨床癥狀出現緩慢,以9-12月份多發,特別是10-11月份氣溫下降,產蛋性能下降,臨床中常與降溫聯系造成誤診,多按病毒病、溫和型流感治療,反復投藥無效。細心觀察糞便,糞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樣”絳蟲節片。使用驅蟲藥物清徹底驅絳蟲后7-10天,輔助增加營養產蛋性能即可恢復正常。
溫馨提示:
對于雞群產蛋性能下降,建議添加活性發酵中藥增蛋劑——好多蛋,促進生殖系統發育,激活卵巢功能,使雞群快速上至高峰,同時穩定延長產蛋高峰,提高產蛋率,改善蛋品質,提高雞群抵抗力和抗病力,減少產蛋期發病,降低死淘率。
好多蛋全面解決蛋雞產蛋難題,讓蛋雞多產蛋、產好蛋、產蛋時間長。
好多蛋助您快樂養雞,開心賣蛋,輕松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