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科普白羽肉雞長得快是源于基因好+科學飼養
發表時間:2018-08-01
白羽肉雞是我國主要消費肉類之一,但市場上依然流傳著關于它的一些謠言。7月29日,在營養餐桌科普論壇“正本清源——走近營養明星白羽肉雞”活動上,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澄清指出,白羽肉雞長得快的秘密在于其繼承了“快大”的基因優勢,加上科學飼養保證營養,形成安全的防御體系。
此論壇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支持、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多位專家圍繞白羽肉雞產業發展、營養健康、科學宣傳、輿情傳播等進行科普,以消除外界對白羽雞的誤解。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畜牧處副調研員曾珉介紹,據統計,2017年白羽肉雞是42億只,雞肉產量781萬噸。即使發生國際幾次大的事件,我國白羽肉雞產業并未出現市場斷供、價格爆漲等現象,保持穩增向優的態勢。“白羽肉雞產業經常受到誤解,承受著一些莫須有的污名。普及白羽肉雞的營養知識,正本清源,合力發聲,對促進消費、加快白羽肉雞產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白羽肉雞快速成長的原因,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揭開“三個秘密”:一是白羽肉雞繼承了“快大”基因,有遺傳的優勢。二是長得快是因為營養好,科學合理地根據生長發育周期制定了白羽肉雞的食譜。三是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形成優質的雞舍和安全的防御體系。
在營養論壇環節,全民健康素養巡講特聘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介紹,隨著育種技術的進步,肉雞生長性能是一個穩步變遷的過程。“在營養科普中,判斷食品好不好,首要是看蛋白質含量高不高;判斷某種食品對健康是否有益,一是看優質蛋白含量,二是看氨基酸的組成。如果食物里的必須氨基酸含量高,就可稱為優質蛋白,雞肉就是性價比非常好的一種蛋白質,因此營養科普都會強調‘肉禽蛋要適量,雞鴨魚蝦較優良’”。
“白羽雞是人類動物性蛋白的重要來源,是世界上第一大肉類消費品,是畜牧業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羅云波強調,白羽肉雞在我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是我國唯一出口50萬噸以上的肉類品種。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還分享了一組行業數據:從2013-2016年我國人均禽類消費量(包括雞和鴨)平均每年增加8%。2016年,我國畜肉和禽肉的消費占比約76%和22%,2017年歐美市場的禽肉消費比例,美國占了一半,歐美為35%,因此“中國的禽類消費量未來還會有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