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冬季新生仔豬死亡的5項措施
在生豬飼養過程中,仔豬飼養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最關鍵階段,特別是新生仔豬,如不采取積極的措施,死亡率可高達50%以上。尤其是新生仔豬在冬季若能度過這個危險期,就可大大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從而提高養豬效益。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仔豬的抵抗力
1)分娩舍要搞好環境衛生,注意消毒。母豬進入產房前,需打掃沖洗、消毒,分娩舍定期使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消毒,特別是母豬下腹部、會陰部等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2)征宇安疫肽配合疫苗使用,增強疫苗的免疫效果;母豬妊娠期防隱性感染;病毒病、細菌病和寄生蟲病時,通過提高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能力加強豬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3)仔豬飲水要充足,出生后3天的仔豬因母豬的奶較稠,很難滿足水的需要,所以必須供給仔豬足夠的清潔飲水,以免仔豬找不到水,去喝污水或尿液引起下痢。
4)加強接產工作,仔豬出生后就要及時保溫、斷臍帶、剪牙、斷尾、吃初乳、固定乳頭。在新生仔豬開奶前,需用征宇—聚維酮碘溶液將母豬乳頭洗凈,并擠通乳汁后讓仔豬吸吮,使仔豬很快獲得母源抗體。
2、 加強保溫冬季天氣寒冷
冷應激是仔豬的大敵,特別是第1天最重要,仔豬的適宜溫度:初生1日齡~3日齡為30℃~35℃,4日齡~7日齡28℃~30℃,相對濕度50%~70%。為避免凍死,應設有保溫設備,如仔豬保溫箱、保溫間、紅外線燈泡或電熱恒溫保溫板等,這樣才能保證環境有適宜的溫度,確保仔豬健康生長。同時,注意防止賊風侵襲,保持豬舍干燥。
3、讓仔豬生后1小時內盡早吃上初乳
出生后2天~3天內要固定好乳頭,把初生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初生強壯的仔豬固定在后排乳頭。如果母豬的產仔數超過母豬乳頭的數量或者乳量不足,要及時做好寄養或人工喂給牛奶等代乳品。
4、 加強護理
防止母豬壓死仔豬一般在產后1周內要有專人看護,并對母豬進行護仔訓練,對初產母豬特別重要。在圈內設置護仔間,母仔分開飼養,定時喂奶,這種方法既防壓防凍又衛生。采用護仔欄,在母豬靠墻的地方,用圓木或鐵管在離墻和地面各25厘米處設護仔欄,以防母豬沿墻躺臥時將仔豬壓死。
5、增加母豬營養除了正常的飼養外,對懷孕母豬添加營養,在母豬分娩前10天~15天,補給營養可以增加仔豬體內能量貯存,提高仔豬的出生重,降低死亡率。補充營養還有利于提高初乳和常乳的含脂率。可大大減少仔豬臍帶出血及仔豬產中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