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母豬產前低溫不食癥的綜合防治措施
臨床癥狀
一般病豬體溫低于38.5℃或趨于正常,先出現食欲不振,喜臥,糞便正常或稍干,個別便秘,排“算盤珠”樣糞便,甚至無排便現象,排尿次數減少發黃;后期拒絕飲食,嚴重的精神沉郁,反應遲鈍,臥地不起,背毛粗亂,瘦弱,皮膚干燥、缺乏彈性,肋骨顯露,畏寒打顫,耳鼻發涼,呼吸緩慢,結膜、口舌黏膜蒼白,如果產前長時間不食可導致流產、產弱胎、死胎,病程一般7~10天,最后造成母仔死亡的嚴重后果。
發病原因:
1、妊娠母豬飼養水平控制不合理
妊娠母豬初期采食的能量水平過高,會導致胚胎早期死亡率增高,體內脂肪沉積過多,可使母豬在妊娠期食欲不振,采食量減少,既影響了母豬正常采食,又影響了胎兒的生長發育,致使妊娠母豬抵抗力下降,加之各種應激性因素增多而致消化機能代謝紊亂,造成妊娠母豬身體虛弱,引起不食。
2、妊娠母豬營養比例嚴重失調
妊娠母豬相對其他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和礦物質需求量更大,例如:鈣、磷、鐵、鋅、銅、錳、碘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D、E、C、B2和葉酸都是妊娠期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飼料中的維生素易氧化分解失效,尤其妊娠母豬后期的礦物質需要量更大,不足時會導致分娩時間延長、死胎和癱瘓的發生率增加,也可引起消化道紊亂出現食欲減退甚至出現異嗜癖。
3、退燒藥使用不當
一般退燒藥量過大,藥物刺激了溫感神經,使溫感神經受到抑制從而導致機體能量代謝紊亂,出現低溫癥狀。如安乃近、撲熱息痛、安痛定等都會造成低溫。
4、運動不足
目前,大部分母豬飼養在定位欄里,不能正常運動;尤其是在母豬妊娠后期長時間爬臥不愿運動,加之胎兒體積變大,壓迫消化道,引起腸蠕動減少或弛緩,引起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或不食。
5、光照不足
由于冬季豬舍密閉,豬接觸陽光較少,圈舍低溫潮濕,環境衛生差,易引起內分泌失調,繼而導致消化系統功能障礙,易引起體溫降低。
6、便秘
引起母豬便秘的原因較多:如飲水、運動不足;減換料頻繁;青綠飼料飼喂過少;母豬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虛火旺盛、胃腸蠕動減慢引起便秘,都可造成食欲減退或拒食,引起體溫下降。
預防措施:
1、加強妊娠母豬特別是圍產期母豬的飼養管理
妊娠母豬的能量,需要應比空懷母豬高。包括母體本身的維持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我們應根據妊娠母豬的營養利用特點和增重規律加以綜合考慮,對妊娠母豬飼養水平的控制,應采取前低后高的飼養方式,即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內降低飼養水平,妊娠后期再適當提高飼養水平。一般妊娠前期(40-60天),每天飼喂2公斤,中期2-2.5公斤,后期3-3.5公斤,同時要看母豬的個體體況隨時調整飼喂量。在整個妊娠期內,經產母豬增重保持30~35公斤為宜,初產母豬增重保持35~45公斤為宜。妊娠母豬應喂大廠家專用飼料,防止飼料霉變,尤其懷孕后期必須供足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2、加強環境調控,減少寒冷應激:
妊娠母豬最佳的環境溫度是15-20℃。但是妊娠母豬實際有效溫度,受環境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墻、體重、采食量、擁擠度以及畜舍內豬飼養數量的綜合作用。如果我們的豬舍設備簡陋,基礎設施相對要差些,可以用塑料膜保溫,成本低,效果好,可以用整塊塑料布全封的方法,一面墻體一塊塑料布,而且還是雙層,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圈舍內部溫度,防止賊風吹到豬身體,舍內溫度明顯比舍外高出5-8度。
3、 適當進行運動:
母豬在剛配種1-3周和臨產前1-2周內可減少運動,使之保持安靜,以防遭到意外刺激引起流產或早產。但在妊娠中期(配種20天后至妊娠100天)應讓母豬有適當的運動和光照,有利于胎兒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