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人員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勇敢的信念
每個人之間都一樣,都有兩只眼睛一個鼻子,但由于生長的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可能在某些地方會有一定的差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可能我們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但是我們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也有自身的優勢,只是自己還沒有發現而已。也許在某件事情上我們不如他人做得好,但是也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要正確的面對現實。每個人之間都有所差距,關鍵在于你如何應對這些差距。
鄧亞萍是我國乃至世界乒乓體壇上一位傳奇的選手,她在自己11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爭得了153枚世界級金牌,所有業內人士都稱贊她是超級天才。卻不知在鄧亞萍小的時候,為了她能成才父親經常帶她去專業隊學習,然而去后不久就被退了回來,國家隊給予的理由是個子矮、手臂短,沒有發展空間和培養的前途,這對幼小的鄧亞萍的打擊是巨大的,倔強的她并沒有一蹶不振,為了彌補這些缺點,她更加刻苦的鍛煉。也正是因為有了先天的不足,她依靠著一種信念——永不放棄,成就了乒乓體壇的一代傳奇。
也正是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才能夠看到自身的弱勢和缺點,在人們相比之間才產生了無窮的力量,人的潛力是需要激發和挖掘的。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免不了要經歷各種坎坷和困難。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每一個想變成珍珠的人就要有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不能被他人的成功而扼殺自己暫時的失敗,也不能被自身沒有的優勢所壓垮,在諷刺和譏笑中站立起來,勇敢的面對一切,堅強而快樂的告訴世界,我是勇敢的,我是最棒的。哲學家說道,你聽到的一切并不完全正確,也不要因他人成功而鄙視或否定自己。深陷其中的人們永遠看不到自己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如果長期的心緒萎靡,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失敗的奴隸。
其實與其讓差距消耗掉你最后一點勇氣和自信,倒不如正視它,并把它當做人生奮進的一種積極的動力,這種由差距所產生的動力往往要比自身所具備優勢具有強大的實力!在你決定與差距過招之前不妨先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
善于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
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有一部分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經過后天的培養和磨練是可以改變的,有時這種不足反而成為我們在競爭過程中的優勢,成就了我們的佳績。說起弱勢,我們不妨理解為在某件事情上的一種暫時的表現,它不能成為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在某些意義上我們應避免拿出自己的不足去跟別人的優勢進行溝通,要學會優化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彌補,那么成功便屬于我們了。比如說我公司某些業務代表專業知識底子薄,但他們注重從情商方面打造自己的優勢,同樣每年都能取得好的業績;還有些技術出身的業務代表,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放大,同樣也取得了好的業績,這需要什么奧妙嗎?其實只是一種技巧的利用,情商高的可以充分利用情商高的優勢,智商高的可以充分利用智商高的優勢,同樣都能為客戶提供有效的信息,把客戶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及時的為他排憂解難,這就是他們各自的成功之處。
讓暫時的失敗成為努力的動力
失敗了并不丟人,也不是什么難以啟齒的事情,它只是說明了我們現在的努力還不夠,工作做的還不夠好,那么我們就要找到失敗的原因,先搞清楚我們為什么會失敗,接著就會有了明確的方向,方向對了還怕路遠嗎?在銷售過程中,有部分業務員總是在埋怨自己的能力差,業績也不理想,在同事當中感到羞愧。其實大可不必,大家都知道在銷售的理論中有一個二八定律,這個定律充分說明了銷售的成功概率在20%左右,沒有成功只是說明時機未到,在每拜訪一個客戶后都要反思,為什么客戶對我是這種態度?為什么他與現在合作廠家關系如此融洽?為什么客戶不接受我?客戶有什么未解決的問題?客戶的需求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解決了,那么我們不成功都沒有理由了。
利用他人的成功減少自己的彎路
成功不是某個人的專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身邊的朋友都成功了,那么我們的成功必將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因為我們已經吸取了朋友的成功經驗。也許今天的我們沒有成功,但是我們努力了、進步了、經歷過,其實也是一種收獲,也是在為下一次的成功而做準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孔子說過的話,在工作中每個人都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然后把他們的成功之處總結下來,運用到實際中去,下一個成功的必將是我們。
歌德曾說過:“丟掉了勇敢的信念,就等于你把自己的一切都丟掉了!”在失敗中我們應該學會和差距過招,與困難說拜拜。在取得佳績時,不得意忘形;在痛苦失意時,不會一蹶不振;在無助時我們學會左手握右手。在人生的職業生涯中要時刻提醒自己:失敗與成功的差距只有
讓我們勇敢的面對一切,面對任何困難,我們一定要正視它,我們就不再膽怯,失敗看見我們也便會見而生畏了。